請停止叫他們「忍一忍就好」
霸凌不是受害者的錯
2025 Nov 26 學習溝通 圖文簡報
真正讓人受傷的,往往不是霸凌本身,而是那些冷淡的反應。
被欺負時,最可怕的不是孤單,而是你求救後,大家都叫你安靜。
有些孩子幸運,因為有人願意挺身而出
最近,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學校疑似被同學霸凌。
還好,他的家長選擇直球對決——找老師、找對方家長、找校方,最後成功解決。
我忽然覺得,這孩子是幸運的。
因為不是每個孩子,在遭遇霸凌時,都有大人願意為他挺身而出。
那些熟悉的話,其實讓人更痛
你有沒有聽過這些話:
-
「是不是你自己做了什麼,才讓人這樣對你?」
-
「你就忍一忍,別太計較,過陣子就好了。」
-
「不要太在意,他們只是開玩笑而已。」
這些話,可能是出自安慰,
但對一個鼓起勇氣說出「我被欺負了」的人來說,卻像是另一種否定。
霸凌最可怕的,不是當下的傷,而是說出口時被忽略的痛。
霸凌從來不是你不夠好
很多人誤以為,會被霸凌是因為你太奇怪、不夠強、太不合群。
但事實是:霸凌的發生,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,而是因為施暴者需要一個目標。
而你,剛好符合了他們眼中的「方便欺負」條件。
▋討好,真的能換來平靜嗎?
很多受害者一開始的反應是自責:
「是不是我太冷淡?」
「是不是我態度不夠友善?」
「是不是我笑得不夠?」
然後開始更努力地討好,試著融入、裝沒事,甚至笑著回應傷人的話。
這其實和我們從小的教育有關——「要與人為善」「要設身處地」「要包容」。
但問題是:霸凌不是人際摩擦,是權力不對等的壓迫。
討好只會讓對方覺得你更軟、更好欺負。
這不是緩和,而是變本加厲。
▋他們只是在「試探」你會不會反抗
霸凌本質上,其實就是一種測試。
施暴者會不斷觀察你:
-
你會不會反擊?
-
你會不會求助?
-
你是不是會默默忍耐?
一旦他們發現你會退讓,就會更得寸進尺。
就像一隻貓玩弄老鼠,當老鼠不動,牠並不會放過你,而是開始折磨你。
▋你不是問題,但他們會想讓你這樣以為
「你是不是太奇怪了?」
「是不是你講話太吵?」
「是不是你自己找麻煩?」
這些反問,其實都在把問題丟回給受害者。
的確,霸凌者不會隨機挑人,他們可能會特別挑選:
-
太好說話、不敢拒絕的人
-
太安靜、沒有交際圈的人
-
太特別、跟大家不一樣的人
但這些都不是錯,真正錯的,是認為可以欺負別人的人。
▋「忍耐一下就會過去」是最糟的建議
很多人會說:
「先忍一下,等他們玩膩就好了。」
這種說法,無異於默許施暴。
霸凌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一種慣性。
如果沒有人介入,他們只會持續尋找下一個人。
更可怕的是,當受害者選擇「忍耐」,
他們會慢慢內化成一句話:
「是不是我真的有問題?」
這樣的懷疑,會腐蝕一個人的自信、影響他一輩子。
▋你可以做的三件事:傾聽、陪伴、行動
如果你身邊有人說他被霸凌了,
請記得——不是給建議,而是先陪著他。
1. 傾聽,不要急著下判斷
說出「我被欺負了」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請你先這樣說:
-
「你願意跟我說,我很謝謝你信任我。」
-
「我知道這一定很難受。」
不要回:「你是不是做錯什麼?」
請先讓他感到安全,而不是再次被質疑。
2. 陪伴他,不要讓他覺得自己是孤單的
霸凌讓人感到孤立。
你的一句「我在你這邊」,可能是他唯一的支持。
幫他找到值得信任的大人、朋友、輔導資源,
讓他知道: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在對抗這件事。
3. 勇敢行動,不要等事情「自然解決」
很多人怕介入會讓事情更嚴重。
但事實是:當施暴者發現「有人在看」,他們才會收斂。
不行動才是真正讓霸凌持續的原因。
▋真正的改變,來自於站出來
霸凌不是受害者的問題,是施暴者的選擇。
請不要再對孩子說:
-
「你就再忍一下。」
-
「你一定有哪裡做得不好。」
-
「別太在意啦,他們不是故意的。」
你永遠不知道,這些話有多讓人絕望。
被霸凌,永遠不是你的錯。
我們每一個人,都可以讓這個世界更安全一點。
📌 如果你是受害者,請記得你不是孤單的。
📌 如果你是旁觀者,請不要選擇沉默。
讓我們一起,從「這不關我的事」,
變成:「我站在你這邊。」